全自动旋光仪作为测定光学活性物质(如糖类、氨基酸、药物)纯度与浓度的关键设备,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判断。然而,若操作不当,即便再好的仪器也难以发挥应有性能。掌握
全自动旋光仪科学、规范的使用方法,是实现准确检测的核心保障。

一、开机预热,确保系统稳定
仪器通电后,需静置并预热15-30分钟。此过程使光源(LED或钠灯)光强趋于稳定,温控系统达到设定值,避免因温度漂移导致读数波动。切勿跳过预热环节,尤其是在环境温差较大的实验室。
二、环境准备,排除干扰因素
将仪器置于稳固、无振动的实验台上,远离强光直射与电磁干扰源。确保周围无剧烈气流(如空调出风口),以免影响恒温效果。同时检查电源接地良好,防止静电干扰。
三、样品处理,细节决定成败
待测液体应澄清透明,避免悬浮物或气泡影响透光率。灌装旋光管时,先用少量样品润洗2-3次,再缓慢注入,倾斜旋转排出气泡,最后盖紧端帽,防止泄漏。对于易挥发样品,操作应迅速,并选用密封性好的旋光管。
四、仪器校准,保证数据溯源
每次使用前或更换样品类型前,必须进行校准。通常采用标准石英旋光片(如+58.3°或-20.0°)进行验证,偏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(一般±0.01°)。若超差,需重新校正或联系厂家服务。水或空气空白也可用于日常基线检查。
五、参数设置与测量执行
在操作界面正确输入样品名称、温度、管长(dm)、波长等参数。关闭样品室盖,启动测量程序。仪器将自动完成扫描与读数,显示旋光度(°)、比旋光度及浓度(若已输入公式)。避免在测量过程中触碰仪器或打开样品室。
六、清洁与存放
测量完毕,立即倒出样品,用适当溶剂(如蒸馏水、乙醇)清洗旋光管,并用洁净软布擦干或自然晾干。严禁使用硬物刮擦光学表面。仪器长期不用时,应断电并用防尘罩覆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