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618-6188
NEWS INFORMATION

新闻资讯

简述近红外饲料分析仪的科学使用方法

更新时间:2025-10-09点击次数:28
   近红外饲料分析仪凭借快速、无损、多组分同步检测的优势,已成为原料验收、配方调整与生产质控的核心工具。然而,其检测精度高度依赖于规范操作与标准化流程。若使用不当,易导致数据偏差、模型失效,影响决策准确性。掌握近红外饲料分析仪的科学使用方法,是确保其输出精准营养情报的关键。

 


  一、环境与设备准备
  环境要求:将仪器置于稳固、水平的实验台,避免振动、强光直射与电磁干扰。环境温度保持在15-25℃,湿度≤70%,防止光学元件结露。
  开机预热:通电后开机,仪器自动进行自检与光源预热,预热时间不少于30分钟,确保光路与电子系统稳定。
  校准验证:每日使用前,运行标准样品(如聚苯乙烯片或已知成分饲料)进行性能验证,确认光谱基线与预测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。
  二、样品制备:精准的“输入源”
  代表性取样:从整批原料或成品中多点取样,混合均匀,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。
  粉碎与过筛:
  硬质颗粒(如玉米、豆粕)需用样品粉碎机研磨至80-100目;
  过筛去除粗粒与纤维,保证粒度均一;
  避免过度研磨导致水分损失。
  装样规范:
  使用专用样品杯,装填至满并轻敲杯壁,使样品平整密实;
  避免空隙或堆积,确保光学接触一致;
  及时盖上防尘盖,防止吸潮。
  三、参数设置与检测流程
  选择模型:在操作界面中根据样品类型(如玉米、豆粕、配合饲料)选择对应的定标模型,严禁混用。
  样品登记:输入样品编号、名称、批次等信息,便于数据追溯。
  开始检测:将样品杯放入样品室,关闭舱门,启动测量程序。仪器自动采集光谱并计算结果。
  四、结果读取与判定
  查看报告:检测完成后,屏幕显示水分、粗蛋白、粗脂肪、粗纤维、淀粉等组分含量。
  评估置信度:关注预测标准误(SEP)或光谱匹配度,若提示“模型外推”或“置信度低”,结果不可靠,需复检或送化验室验证。
  数据保存:自动保存结果至数据库,支持导出Excel或打印报告。
联系我们

联系电话:

400-618-6188

企业邮箱:

china@hanon.cc

公司地址:

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经十路7000号汉峪金谷A3地块1号楼第四层

微信联系